logo
首页大赛项目

国学与大健康智能体

从《易经》到AI智能体 焕发人类生命新境界
人类对生命身心健康的求索,是一部融汇天干地支的时空律动、阴阳五行的平衡之道与儒释道心性修为的文明史诗。从《黄帝内经》“上古之人,春秋皆度百岁”的养生宣言,到张仲景以六经辨证构建生命防御体系;从河图洛书推演脏腑气机流转,到子午流注依时辰开穴调治未病——国学大健康智慧的本质,是为生民立命的“性命之学”,是为个体在疾疫无常中寻安心立命之基。 本赛题旨在鼓励各位开发者从中国古典哲学中汲取精华思想,结合现代AI技术的发展,为中国传统国学在新时代的全球化传播,为提升国民健康和幸福,充分发挥想象力,创造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智能体应用。

国学大健康发展趋势

赛题背景

01

健康维度分层化
全个体健康需求分化:慢性病防控、亚健康干预、长寿质量提升的三级体系; 社区健康生态扩容:中医“治未病”服务覆盖率要大幅提升,融合生态康养场景

赛题背景

02

健康干预立体化
天人相应:通过五运六气、天干地支,子午流注推演气血流动

赛题背景

03

健康管理融合化
打破“医疗/保健/心理”传统边界,构建“儒释道心性修养+八纲辨证+五运六气预警”的融合范式; 以“阴阳平衡”为核心,整合生辰数据和五运六气生成慢病干预路径。

赛题背景

04

健康生态协同化
社区康养中心嵌入非遗养生技艺与生态农业基地; 卫星健康圈层:郊野禅修营地、中药种植园、自然疗法度假区环绕城市功能区。

核心诉求与重大挑战

安心诉求

个体身心的稳定与和谐

平衡诉求

自然规律与人体节律的统一

智能诉求

传统智慧的数字化重生

防御诉求

未病先防的体系化能力

icon

赛题介绍

赛题概述

在科技革命与健康需求深度交织的浪潮下,人类健康管理正经历颠覆性重构:个体健康维度呈现慢性病防控、亚健康干预与长寿质量提升的多极挑战;医疗资源分布面临基层服务短缺与高端需求分化的结构性矛盾;健康生态体系亟待打破“治已病”传统,向“治未病”的主动防御转型。 与此同时,“融合东方智慧与科技赋能”已成为全球健康新共识。从《黄帝内经》“未病先防”的预警思想到《千金方》个性化调理方案,从《周易》阴阳平衡理论到道教“自然疗法”的情绪调节实践——传统智慧亟待突破文本局限,转化为可量化、可执行的现代健康方案。在此背景下,AI Agent作为具备多模态理解、知识图谱构建与智能决策能力的载体,将打造典籍智慧转化器、健康生态协同体、文化传承新范式等关键枢纽。

主办方名称及LOGO

AI Agent 2025
organizer logo

赛题产品方向指引(以应用场景为例)

【个性化健康管理场景】​
包括体质辨识与动态调养、节气养生与环境联动等,通过 AI 分析用户舌象、脉象数据,参照中医九种体质理论(如阴虚、痰湿)生成个性化报告;并接入气象数据,在换季时主动提示防病建议。
【“治未病” 智能干预场景】
整合基因数据、生活习惯和中医 “未病先防” 理念,构建风险模型。例如,对长期熬夜用户预警肝火旺盛风险,推送疏肝理气操或足三里穴位按摩指导。
【国学养生教育场景】​
建立 AI 国学导师与个性化学习自适应系统:基于用户认知水平传授差异化内容,并通过知识图谱关联经典案例分析。如为初学者讲解《黄帝内经》中的 “起居有常”,为进阶者解析五运六气与疫病流行的关联。
【易经八字健康禀赋解析场景】
AI 解析用户八字,结合五行(金木水火土)与五脏(肝心脾肺肾)对应关系,判断先天健康倾向与潜在薄弱环节。例如,八字中火气过旺者,提示注意心脑血管养护,推荐静养功法与苦味食材调理。
icon

赛题技术方向指引

核心算法与模型

1. 多模态知识图谱构建

通过自然语言处理(NLP)技术解析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等古籍,提取证候、方剂、穴位等实体及关联关系,构建包含证候、首方剂的语义网络。

2. 多模态融合诊断模型

利用视觉-文本联合建模,采用舌像分析,提取 Lab 颜色空间、GLCM 纹理等传统特征,结合 ResNet-50的 2048 维深度特征,通过 MLP 模型提升体质辨识准确率。

3. 个性化干预算法

通过强化学习优化和混合专家系统等,通过用户反馈动态调整运动处方,例如根据节气变化推荐不同导引术,形成 “监测 - 干预 - 反馈” 闭环。同时结合机器学习与名医经验,构建方剂的推荐引擎,支持加减配伍与合方建议。

关键技术架构

1. 数据层技术架构设计

整合多源异构数据,包括中医古籍文本、智能穿戴生理指标(如心率、步态)、医学影像(舌像、面诊)及临床病历,通过数据库实现标准化存储。

2. 处理层技术架构设计

在算法模块,通过部署 NLP 模型进行古籍语义解析,CNN 网络处理舌诊图像,Transformer 架构等方式生成个性化方案。同时构建 “证候 - 症状 - 基因 - 方剂” 四维关联网络。

3. 应用层技术架构设计

开发多终端交互系统,如中医 AI 舌诊仪通过移动端实现 10 秒体质检测,输出包含药食调理、穴位保健的个性化报告,通过虚实融合知识图谱提供教学模拟等。

鼓励的技术创新方向

1. 可解释性 AI 与循证医学结合

开发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可视化工具,技术定位舌诊关键区域,或通过证候关联度计算以图形化方式展示 “病 - 证 - 方” 网络调控机制。

2. 边缘计算与隐私保护

设计轻量化模型部署于智能终端,如中医 AI 舌诊仪通过移动端完成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,仅将脱敏后的体质数据上传云端,实现 “数据可用不可见”。并采用联邦学习技术,在保护各医疗机构数据主权的前提下,跨中心训练模型,提升泛化能力。

3. 动态健康管理与主动干预

开发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健康风险预测模型;结合气候、地理等环境数据,利用时空卷积网络生成个性化节气养生指南等。